伴盟理事長邱亮士的精彩好文!
(摘)值得探究的是,即使是女性意識抬頭的今天,女性在職場仍面臨多重天花板,遑論少數族裔與隱性的LGBT族群遭受的漠視、歧視,而少數族群代表性不足的問題,並非只是社會面,也影響經營績效。
根據麥肯錫2018年研究,董事會組成最多元的前四分之一公司,相較後段四分之一公司,其經營績效(稅前獲利)有高出43%的機率能超越同業平均。另根據瑞士信貸追蹤2010年至2019年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管理階層中女性佔比逾30%的公司其年化報酬可達8.1%,女性佔比低於15%的公司則僅4.2%。這些數字還不考慮外溢效果,例如開放進步的企業形象勢必吸引性別平等觀念較強的年輕人才加入。
我們常將競爭力掛在嘴上,但討論多圍繞在硬指標,鮮少觸及人才運用,而生產力與創新力的突破關鍵正是人才多樣性,這對面向大眾市場、亟欲建立品牌、想打世界盃的企業來說甚為重要。期待未來台灣在性別平等與族群正義等議題的討論與實現,不再停留在政治版面與社運場域,而是能真實發生在企業人才組成的面向。